答:佛陀時代,出家弟子過的是托鉢乞食的生活,不揀別托鉢的對象,也沒有飲食上的禁忌。現在的南亞、中南半島一帶如斯里蘭卡、泰國、緬甸等南傳佛教國家,仍恪 守原始佛教托鉢乞食的制度,信徒供養什麼就吃什麼,豈能選擇吃葷或吃素?西藏地區由於地處嚴寒,蔬菜無法生長,喇嘛們平日也都以牛羊做為主食,更不可能選 擇素食,否則生命無法維持,又如何修行學道呢?現在的日本,佛教雖然很普遍,但是寺廟並不崇尚素食;禪門裡有名的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裡,吃的也是肉邊 菜。所以,學佛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吃素,真正的學佛,「吃」並不是重要的問題,心意清淨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滿口的慈悲、仁愛,心裡卻充滿著貪、瞋、邪見,就 是終日吃素也違背良心啊!

吃葷、吃素是個人的生活習慣,有的人以葷食為主,有的人以素食為主,有的人葷、素不計,但是基於「不斷大悲種」的理念,佛教勸人不要殺生,即是為實踐佛陀 的慈悲精神。明朝陶周望有首詩說:「一指納沸湯,渾身驚欲裂。一針刺己肉,遍體如刀割。魚死向人哀,雞死臨刀泣,哀泣各分明,聽者自不識。」生命很可貴, 「山珍海味」是多少生命的犧牲,如果讓牠們安全地生存下去,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?我們何必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讓動物受苦呢?更何況吃飯,也不一定要 珍饈美味,所謂「一杯清和茶,勝喝瓊玉漿;一口菜根香,勝嚼酒肉飯」,即使是青菜蘿蔔也能飽腹啊!

有很多人顧忌皈依之後是不是就要吃素,其實,皈依三寶是信仰的問題,素食是生活的習慣、生活的觀念,是道德上的問題。佛教提倡素食,用意是讓發心信佛、學佛的人都能夠擁有「素心」;心地清淨、善良、簡樸才是最重要。
以上乃網路截圖
文章內容截自2006普門學報
慈悲喜捨遍法界~惜福結緣利人天~禪凈戒行平等忍~慚愧感恩大願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